[荣耀战魂]:从武具细节详解守护者身份
荣耀战魂是一款非常好玩的格斗单机游戏,游戏中有12个角色,各有特色,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玩家“慢跑舰长薛帕德”分享的守护者身份一览,从武具细节详解守护者身份。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从武具细节详解守护者身份
守护者的武具
头部
头盔很棒,但锁子兜的贴图真是一坨屎。(如上)
头部的防护从内到外由武装帽(并看不见)、锁子兜和头盔构成。
这次的头盔设计参考,终于不再是已经被用烂了的米兰盔了,而是采用了相对少见的带面罩的巴布塔式头盔,而带面罩或是封闭式的设计意味着这是一件马上装备。它的顶部有一个微微凸起的脊,可以更好的将正面的攻击偏斜,或是更好的抵抗住侧面来的攻击。而面罩的设计也考虑到了这点,它严谨的考虑到了头盔上方的形状,为了保障能够正常掀开而做了相对应的前突,同时这样的设计也让它能更好的应对骑枪上脸问题。
面罩给了设计者一定的发挥空间,甚至还在头盔的右侧加上一个固定面罩的铁扣,然而,工匠们通常会更多的去考虑面罩不能被及时打开的情况,而不是相反。因为在某些时候,一旦头盔取不下来,又或是面罩变了形打不开,导致高贵而又动听的言辞无法及时的引起某位老爷的注意,从而被憨厚朴实的农民们一木槌砸成扁罐头,可就不好看了。当然也有面罩被敌人掀开,从而毙命的情况,但一个骑士从马背到地上,还能被人随意触及面罩,那么也就意味着他已然到了退无可退的死地。两颊上的十字通气孔可能会削弱了它的防护,但考虑到面罩后的结构(如下图),想要通过它直接杀伤使用者基本不大可能。而形状上的直白参考,可能是为了映射着现实中的宗教。
通常来讲,多层的头部防护会让使用者的脑袋看起来大了一圈,但游戏可能为了表现夸张风格而并未体现这一点。
如果将游戏中的面罩掀开,那么内部可能是这样的。(如上)
米兰头盔的外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火枪时代。(如上)
对,这位大哥戴的也是这款,不过历史上的没有角。(如上)
“简单的物理学……”最初我也不相信这东西会上战场,但这的确是中世纪农民们将骑士老爷拉下马后的处理方法之一。(如上)
宣传中出现的形象,的确让人印象深刻。但只要一想到这个巨人把头盔、锁子兜和武装帽摘下后露出个小脑袋,我就想笑……
实际游戏中,头身比例的不正常有所收敛,但正常的吴克脑袋依旧比穿了3层防护的骑士脑袋要大。另外这贴图硬生生把锁子甲做成了高领毛衣。(如上)
武装帽,详细见下文。
锁子兜为脖颈和肩部提供者额外的保护,也是在头盔脱落后的最后一层防线。(如上)
这种头盔诞生于15世纪中后期(1453年之后),与其他头盔一样,也拥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并存在着多种改型。南方(意大利)的工匠在设计上参考了古希腊的头盔,在尽可能保障视野与通讯(喊话)能力的同时,也对面部提供了防护,这也可以算作是文艺复兴的产物。
上半身
胸部的防护,主要由武装衣、短袖无摆(也可能是半旗袍式)锁子衫、带甲片的皮甲以及一个护胸版构成。而双臂则装备着各部位都独立分开的护臂和铁手。
武装衣(内衬)
对,就是最像布的那些区域。(如上)
武装衣(以及武装帽和武装裤)是类似作品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东西,然而如果没有在盔甲下穿戴它们,那么因为盔甲下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去分担在遭受攻击时所收到的冲击力,从而使使用者在同样的负重下,受到的防护却大打折扣(而且还磨得慌)。
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内衬的存在,只是有些侧重于将其融合在盔甲的设计之中。而在西欧,工匠们则将其完全独立出来,以至于让它成为最基础而独立的防护。它们在外观上就像是较厚的衣物,而在内部都填充有棉絮,再用线从外部固定。游戏中露出的部分看起来有些磨损、肮脏,显示出其已被使用许久的信息,保持了与生锈、掉漆的主要护甲一致的“战损”风格。
短袖长摆的武装衣,存在于黑暗时代的早期,只要在套上一层同样形制的锁子甲,就意味着使用者是一名精锐战士。
绳子穿过锁子甲,再穿过臂铠上的小孔系紧,以此固定护甲。
与锁子甲结合的武装衣,锁子部分保护住了两臂与腋下的板甲缝隙。
当然这样穿戴也是极吼的!
15世纪的杂兵装备,就等着能缴获到更好的护甲呢。(如上)
锁子衫与镶铁皮甲的搭配
先忽略那半件罩袍吧(如上)
在锁子甲外在套上一层皮革的做法常在板甲衣出现之前的时代较为常见(13世纪中期及以前),而到了14世纪,身穿全身板甲的骑士们已经基本淘汰了带有长摆的锁子甲,而只在颈肩、腋下和胯部使用少量锁子甲片。基本可以理解为锁子围脖、套袖和迷你裙。所以游戏中的锁子“T恤”就稍显有些奇怪,因为它既不是11-13世纪骑士们惯用的大件锁子甲,也不是14-15世纪的为局部提供的锁子防护(或是长袖短摆)。而更像是黑暗时代早期的战士们所使用的轻便护甲。另外游戏中的锁子甲看上去洁白无比,没有一点儿像其他部位的护甲那样久经战阵的样子。
皮质护甲在13世纪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填充棉絮再缝纫的设计,另一种则是用多层皮甲叠加制成的护甲。前者类似武装衣,能够被制成大衣的样式,北方人喜欢将其与锁子甲搭配使用。而后者在防护和价钱上都要比前者要高出许多,大多被用于重点部位的防护。当然同时也存在着寒酸的单层皮甲或是镶钉皮甲,但在这一时代并不显眼。
游戏中的皮质护甲看起来很厚,且在外侧还用铆钉固定了大块甲片,让它看上去又有些类似板甲衣。但它是同时防护着胸腹与胯部的设计,如果是多层皮革的话,则会令使用者不能方便的活动(因为太硬),且还会让工匠在试图用铆钉穿透护甲的时候使上洪荒之力……因此这件护甲应该也是内部填充棉絮的设计(注意侧腰),但这又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每个甲片的两个铆钉仅仅固定在一层中空的皮上,这显然不怎么牢靠。在13世纪末,将甲片缝制在布或皮中而制成的板甲衣已经出现,而在游戏中可能为了凸显其设计细节而未采取那些更加合理的设计。
13世纪的早期板甲衣。
14世纪的后期板甲衣。
从开始简单粗暴的设计——
到后来已经接近于板胸甲。(如上)
臂铠、护肘与铁手
不得不说后臂与肘部护甲的设计是整体的败笔之一,作为一个写实风格的冷兵器游戏而言,它们明显的不到位,让我们先从臂铠看起。
臂铠(后臂与肩膀部分)的护甲由多个甲片连接构成,只保护着外侧,且只用皮带固定。左右不对称的设计,以及在左肩隆起的类似护盾的设计应该是参考了贵族们的比武盔甲。在实战的不对称护甲出现之前,这种强调左方防护的设计只存在于比武场上,因为在马上比武时,贵族们通常只用考虑盾牌手与头部的防护。
而到了15世纪末,因为板甲技术的提高,贵族们的盾牌装备率也因此而大大降低了,于是工匠们简单的将护臂、护肘制作的更大,使得使用者在近战的时候可以用它们充当盾牌。护肘为了迎合臂铠,也采用了不对称的设计,且完全独立与后臂和前臂的护甲,仅仅使用一根皮带固定。另外游戏中的臂铠部分莫名浮起,再加上多层甲片,可能是模仿了“袖”(sode,日本铠甲的后臂部分)的设计。
在13世纪,的确有仅通过捆绑的方式固定在四肢上的护甲,更早时,也存在着仅用绳子穿过、绑定在肩部的类似小盾牌或方形的甲片,以及只用一根皮带固定的护肘与护膝。但那毕竟是板甲技术的萌芽期的粗暴做法,它们提供的防护有限且不舒适还很累赘,而当大件的护甲出现后,这种笨办法就再也没有人用过了。
各位可以想象一下,将游戏中的那两块硕大的护甲,捆绑在关节处再做些剧烈运动,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所以当战场条件对这些部位的防护要求变高时,工匠们立即把它们做的更大,于是这种固定方式立刻就被淘汰了。这些道理同样适用于游戏中的臂铠,可以观察到,它们也仅仅是用皮带固定在后臂上,且因为胸部的防护并不是板甲(肩部也没有系绳),也就意味着它与胸部的护甲没有关联,那么也就意味着在激烈运动时,后臂要独自承担这份重量与离心力,这是非常非常不合理的。
在现实世界中,护肘(护膝)要么与前臂的护甲(大腿的护甲)是一个整体,要么就是与后臂是一个整体,再要么就是臂铠、护肘与前臂的护甲都为一个整体。稳固和分摊重量是任何地方设计重型护甲的绝对前提。
铁手基本是一个超哥特护手的变体,但可能为了建模方便而省略了很多结构细节(手腕怎么活动都看不出来),而在外形上也去掉了本能体现出复杂工艺和昂贵的细节,让它们看上去就像是低配版的山寨货。这种单独为每根手指提供保护的设计,虽然最大程度保持了手指的灵活度,但却降低了防护的可靠性。因为手指还是太过脆弱,只能指望于类似盾牌的“整块”保护措施。
现实中肩膀与手臂的防护设计。
超哥特手甲,注意手腕、手指第一指节的连接细节。
漂亮,但手指还是容易断。
下半身
下半身的防护由四块源头不明的皮质下摆、裆部的锁子甲、亚麻裤、胫甲与皮靴构成。
裆间的防护
可以看到,裆间的锁子甲在皮甲和下摆之后,所以它要么是锁子衫的下半部分,要么就是内部的挂带。我推测应该是第一种情况,是一个半旗袍的设计。虽然从防护的角度上看这块护甲和不存在一样,但如果从情趣的角度出发,果体穿戴的效果应该是不俗的。
当然这也可能是个装饰,但太浪费重量,还很累赘。
大腿的防护
亚麻裤……除了寒酸实在没什么好说的,重点看看这不知道究竟是从哪冒出来的下摆吧。与上半身的工艺不同,这些下摆制作的十分精良。主要多层皮革构成,而在内外都缝制上了染绘有纹章的亚麻布。至于为什么内部也如此做工?我猜测可能是为了在阵前向敌军撩裙子吧。总而言之,这个下摆或许可以为大腿带来一些防护,但因为侧面也开了口子,使得其防护能力“飘忽不定”。可以看到,这个下摆在皮甲之下,又在锁子甲之上,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存在,只能将其理解为是挂在内部要带上的了。
从设计上来看,这应该是对罩袍的拟态,以至于有些玩家在不仔细看的情况下,直接认为这是罩袍内穿。但实际上的罩袍在背部假装自己是披风……说到这,就不得不搬出《铁甲衣》中的主角了。
电影真名叫马可安东尼东征归乡传,第二部就别看了。
从武器、护甲、罩袍到整体形象甚至是角色,跟我说没参考这位仁兄,我是打死也不会信的。虽然电影的故事是虚构的,主角这几件主要装备也早了几代人(但依旧比游戏中的角色贴近史实),但那也许是原创的罩袍设计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在别处都没有找到类似的罩袍。而游戏中莫名其妙的下摆,很可能就来源于此。
胫甲、护膝与皮靴
胫甲与护膝意料之外的没太多可说的,虽然外观和细节上有点因为“年代问题”而显得不搭,不过算是小问题了。13世纪的骑士开始装备单一护膝,之后又诞生了整块的胫甲,而穿戴独立护膝与胫甲的骑士存在了一段时间。
游戏中的这双靴子看起来有点文艺复兴时期的味道(征服者的更明显),但中世纪的靴子可能更像是袜子,而需要装戴护甲人,一般都选用一种类似皮鞋的鞋子。
早期的单一护膝。
14世纪中期的小腿防护,与游戏中的基本一致,后方依旧由锁子甲提供防护。
武器!但到底是什么剑?
Long sword or Great sword?(如上)
终于到了最香甜的部分,这是一种双手使用的剑,其大凹槽、前段收窄小、剑尖相对钝的设计表明了这是一把侧重于劈砍的剑。在宣传中,官方将这种双手使用的剑称为长剑,这的确是正确的分类之一,但这明显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长剑”。
事实上,这把剑更正确的分类和名字应该是巨剑(Great sword),它也被称为战争剑或战剑(War sword)。而一种更详细的分类方法,则将这种剑称为13型亚种a(Subtype XIIIa)。这种双手使用的大剑出现于13世纪中期,很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双手双刃剑(欧洲的)。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这种剑出现于12世纪,但考虑到直到13世纪早中期,还有许多战士使用一种比武装剑(单手剑)长出许多的单刃双手武器(Warbrand,暂译为大砍刀)作战,这种说法应该是不正确的。
私货时间:我个人认为13型a的前身,不能说有大砍刀(似乎翻译为战争之刃更为贴近原意,但那太中二了)的血统,但当时的工匠很可能在设计上参考了它。大砍刀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武器,它的设计与制作就是简单的将柴刀或切肉刀拉长放大,可以说与战镰(War scythe)的性质差不多,深受广大人民和杂兵的欢迎。因为当时还没有类似的短兵存在,于是一些骑士和职业士兵也用上了这款武器,直到更佳昂贵的剑(13型亚种a)的出现,富裕的爵爷们才多了一种选择。所以我斗胆认为,大砍刀实际上是所有侧重于斩击的可双手使用的剑的鼻祖。
另外,护手的上方(剑身的根部)似乎有个类似剑簇存在,这可能是参考了武士刀的“鎺金”(habaki,即刀簇)。而在护手的下方以及配重球的双方,还有两个类似“目钉”(Mekugi,即用于将刀茎固定在刀柄内的木钉)的存在,而这和剑簇一样,并不是传统的欧洲剑具有的东西,而是东方的用于固定剑与鞘、茎与柄的独特设计。
欧洲剑的结构与固定方式。
Warbrand(战争之刃)
使用Warbrand作战的骑士。
武士刀的柄部结构。
《骑砍》中的战争剑
《巫师3》中对长剑的表现更为贴切,在15世纪,长剑实际上是一种“亲民”的武器,也因此它更多的被用于无甲的小规模械斗中,而不是“骑士对决”。(如上)
总结
由上可见,守护者像是一个身着13世纪装备的15世纪骑士,可以稍微用拿着拿破仑时期的步枪奋战的美国绿帽特种兵作为参考。
大概是这么个感觉吧。
细节引申出的疑问——守护者究竟是骑士还是士兵?
从整体设计上来看,守护者一定是被当做是一名骑士或是宗教骑士去设计的(无论设定上是如何),但如果用中世纪的眼光去看待一些有趣的细节(或矛盾),则这个观点却又显得有些站不住脚。
空的剑带
腰间佩剑,不论是东方西方,都象征着高贵和权利。西欧的贵族们也同样认可这一点,因此骑士们即便在战场上不适用剑,也不会放弃佩剑,剑在彰显身份的同时,也是最为可靠和自然的副武器。
而守望者却只有剑带而无佩剑,虽然这看起来像是用于挂配主武器的,但这种剑带实际上只能够用于挂配武装剑或其他单手使用的剑,最多挂配杂种剑。像守望者使用的战争剑若插在这种剑带中,只会拖在地面上,还不方便拔出。
所以这个剑带要么是个错误,要么就说明了什么。
没有皮袋
和平行者与征服者的贴身皮袋(如上)
对于中世纪的士兵而言,随身携带的粮食、被褥之类的东西也许可以放在背后的营地当中,但财物(职业兵或佣兵的军饷)和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水袋、小刀、打火石)总要带在身上,况且在战斗结束后(或者在混战时),还得趁老乡没看见,赶紧把小件的值钱战利品收好,所以一个杂物袋对于士兵而言是必备的(军饷则一般藏在靴子或者裤裆里)。
但对于贵族而言,这些统统不是问题。他们的财物都被妥善保管在营地中的独立帐篷里,需要携带的杂物也都有扈从或驮马携带。对于他们而言,更需要在意的是俘虏敌方的贵族并缴获他们的优质的盔甲、兵器与战马,以及行使优先从麾下士兵中挑取战利品的特权。所以杂物袋对于他们而言,就不那么重要了。骑士阵营中“身份”看上去更低的和平行者与征服者在腰带上都有个皮袋,而更像骑士的守望者和制裁者都没有这东西。
没有马刺
除了剑,另一个更能彰显贵族身份的东西,则必然是马与马刺。贵族有国王、公爵、伯爵、男爵,他们的等级各有高低,但都是骑士,而没有战马的骑士只能独自承受所有人嘲笑,甚至都没有勇气承认自己是一名骑士。
在各处的“骑士升天图”中,马刺都是必不可少的物件。(如上)
而游戏中的守望者没有马刺,虽然不能说明他无马可骑,但至少说明了他不会骑马作战。当然,这可能也是个设计上的疏忽。
缺少护甲
虽然并非所有的骑士都能拥有一副“鲜衣怒马”的派头,在战场上也身着闪亮优质的铠甲与华丽的装饰,使用威武的长枪与昂贵的宝剑冲杀敌(农)阵(民)。但在15世纪,这样一身护甲(尤其是胸部与大腿),作为一名骑士也的确是略显寒酸。
15世纪时,丹麦正规士兵的装备。(如上)
一个落魄的骑士,也或许是职业士兵
仁慈的领主大人给你包吃包住还给工资,八成不是为了让你fight for peace的。(如上)
如果是在真实的中世纪欧洲,守护者的整体形象更像是一个有产骑士的长子,但也许是因为交不起继承税,又或是领主执意要收回,最终没能继承采邑。骑士虽然不能世袭,但一名骑士可以册封另一名骑士,而宝剑则是家传的。他(她)利用剩下的家族遗产勉强购买了二手的头盔和作为一个双手剑士必不可少的双臂防护,其他的只能先挑便宜的来。老战马没能熬过去年的冬天,但好在还有一匹驴,至少能让主人在旅行或行军时不用整天承受所有的重量。为数不多的仆人四散而去,而他们其中的一个男孩却更愿意成为骑士的侍从。
于是,一个乡下骑士扛着剑领着侍从,侍从牵着驴,驴驮着全部家当,前往了父亲封君的城堡,以一名步行骑士的身份子传父业。因为穷酸而颇受待见,于是无论是平日还是在战斗中,他都更乐意和只能与普通士兵们打成一片、站在一块。
当然,把上面这段的主角身份从落魄骑士换成落魄乡绅也完全没问题。所以守望者看上去有点像骑士,但也像是职业士兵。(注意,以上内容纯属脑补,与实际游戏内容无关。)
结语
虽然《荣耀战魂》在设计上还是偏向于写实风,但的确还有很多细节并经不起推敲。参考本文最初的“三原则”,这也许还是在第2、3条给第1条让步的范围中。那为什么还要写这一堆?我想还是因为游戏中三阵营的名称刺激到了我。“骑士”、“维京人”、“武士”,以及它们毫无掩饰的明确象征着现实世界中的三个地区和文化,激起了我认真看待的欲望。
讲真,如果阵营叫什么钢铁意志骑士团、北方野蛮人、菊花武士什么的,我估计就根本不会写了……最后还是希望我的这点心血在未来的同类题材文章中,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吧。也更希望未来的类似游戏,能够带给我们所有人一个个无可挑剔的惊艳设计。
最后给这残念的半件罩袍来张特写,让我们永远铭记成为披风的它。
再缅怀一下宣传片中明显更科学的装备。
(责任编辑: 南巷i)